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佛山成立市级决咨委:116人专家委员会赋能“强中心”战略

发布时间:2025-09-10 15:13:00 浏览:0

8月底,佛山市政府小礼堂迎来一场意义深远的会议。市委书记唐屹峰、市长白涛与几十位来自多领域的专家围桌而坐,共同为这座万亿之城的“十五五”蓝图擘画建言。这标志着,佛山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简称“市决咨委”)正式成立并开始实质运作

百人智囊,开放视野聚焦十大领域

这是一个很新的委员会。今年5月,佛山市委政策研究室发出遴选函,目标明确:组建一支不少于100人、跨界融合、视野开阔的专家队伍。数月后,第一次大会召开,代表专家获颁聘书,一个旨在凝聚高端智慧、赋能科学决策的佛山市级“超级智囊团”就此诞生。

专家委员的遴选范围设得很广,比如,有较强决策咨询能力的在职及退休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专业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学者;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战略科学家和行业领军人才、信誉良好的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商协会代表、社会乡贤及基层社区领头人等等都可以成为人选。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人选不限佛山市内,表明了佛山拓展外部智慧支持的用意。

名单印证了这种“开放包容”。116名专家委员,来自业界、学界、政界的,主体是佛山本土的优秀企业家、学者等,也不乏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的教授等,实现了本土智慧与外部“大脑”并重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被划分为10个专业组:战略规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财政金融、国土城建、农业农村、文化旅游、法治建设、人才服务、社会治理。这些领域,正是佛山“强中心”征程中亟须突破的关键瓶颈。小组化运作,意味着议题将更聚焦、研究将更深入、建议将更具操作性。

他山之石:深蓉经验指明长效运行路径

在佛山,市级决咨委虽是新生事物,但并非无源之水。早在2010年,顺德区便借鉴香港经验,成立了全国首个县域公共决策咨询机构,并获评“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其成功经验在于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拍脑袋”决策模式,形成覆盖区镇两级的咨询体系。

实践检验中,委员意见在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制定、顺峰山公园规划管理等具体事务上被有效采纳,证明了科学咨询机制对提升治理效能的价值

从全国来看,决咨委制度有可借鉴的先进经验。2005年12月,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成立建立了覆盖“高端专家深度连接、委员履职刚性要求、多层次课题研究、决策嵌入机制”的全链条制度体系。

深圳的经验在于制度化运作与开放生态。如,要求委员每年至少完成1篇个人建议,每个委员组完成1篇小组建议;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出版一本年刊等具体要求,并以开放平台姿态广纳社会智慧,确保智库活力与影响力,保障了决咨委制度的长效运作。

成都则重制度先行与成果直达。2004年,成都市政府设立了成都市咨询委员会,设主任1名,由成都市政府秘书长担任。成都以专门《办法》奠定法律基础,首创“双内刊”机制,构建专家建议直通决策层的快速通道。其核心在于通过法规保障咨询地位,并以精简高效的成果报送体系,确保智力成果精准高效转化为决策参考。

成立用意:强化市级统筹是关键

那么,佛山为何要在这个时间点成立“决咨委”?唐屹峰透露,这是为了更好助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强化市级统筹。

佛山当前确实存在 “三长三短” 问题——制造业腿长、服务业腿短;传统产业腿长、新兴产业腿短;民营企业腿长、国有经济腿短。佛山制造业占比超 50%,反衬服务业短板,而10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中有7 个都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多处于培育、起步阶段。另一个角度看,佛山民营经济活力足但抗风险弱,国企在经济下行时承担 “顶梁柱” 作用,但相较而言,佛山国资力量并不“强悍”。

曾经,佛山在“村村点灯、户户冒烟”的发展中积累了深厚工业底蕴,传统产业优势明显,但也存在路径发展依赖,转型动力不足,GDP 排名从全国第 11 降至去年第 20。当前,经济发展以区域竞争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亟须市级层面的强力统筹与前瞻布局,这呼唤更系统、更专业的智力支持平台。

顺德的成功经验提供了基层样本,但面对全市域、更高层级的系统性挑战(如产业升级、区域竞争、国资民企协同),佛山需要一个能汇聚更广泛智慧、进行顶层设计研究的市级平台。市决咨委的成立,是佛山在万亿体量上寻求治理能力现代化突破、凝聚发展合力的关键一步。

核心作用:课题调研与主题议政

据了解,决咨委的核心价值将体现在两大路径。一是深度课题调研: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议题,组织专家进行独立、深入的调查研究,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和解决方案。二是主题会议议政:针对阶段性热点、难点问题,召开专题咨询会议,汇聚众智,形成建设性共识与对策建议。

一些专家代表已经开始摩拳擦掌。著名诗人、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张况是佛山决咨委第一届专家委员文化旅游组成员,他认为,佛山决咨委正处于规范化运行的起步阶段,通过工作规则和量化的工作要求保障了制度清晰,“试行”状态也表明这是一个开放的制度体系。

他在佛山文化部门工作20多年,具有深沉的文化理想。其表示,希望通过决咨委这个平台,挖掘佛山陶艺、粤剧、武术、龙狮、美食等独特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并表达了建议实施佛山“文学赋能城市”计划、打造佛山“世界功夫文化中心”“佛山工匠”全球传播工程等构想。

成立只是起点,佛山市决咨委的生命力在于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机制的持久活力。张况也认为,要保障决咨委产生实效,要确保议题的“前瞻性”与“实效性”并重、建立完善的“反馈-采纳”机制、促进专家组之间的跨界交流、保障必要的资源支持并营造开放包容的咨询氛围。

另外一点,委员并非“终身制”。应设计科学的履职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依据贡献度、专业契合度及活跃度进行更新,确保智囊团始终充满活力和前沿视野。

佛山将“强中心”的重任,部分托付于这116人的智慧。其成效几何,不仅取决于委员们的真知灼见,更考验着佛山建立一套透明、高效、闭环的决策咨询转化制度的决心与能力。这或是“智囊团”能否真正赋能“强中心”的核心密码。

文字:南都N视频记者 孙振凌 招嘉颖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郑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