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海报观察丨千年运河驶出“千亿巨轮”,山东济宁正向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全速迈进

发布时间:2025-09-10 21:21:00 浏览:0

来源:【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辛振东 陈俞印 李鑫鹏 济宁报道

初秋时节,千年运河碧波荡漾。从隋唐漕运“南来北往客”的千帆竞发,到如今智能港口无人集卡穿梭不息;从昔日柴油货船的黑烟缭绕,到现在新能源船舶的“零碳”航行,京杭大运河济宁段,这条流淌千年的“黄金水道”,正以穿越时空的蜕变,书写北方内河航运的新传奇。

今年以来,济宁内河航运发展成绩斐然。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超6500万吨,梁山港创造月度集疏港量413.98万吨的历史纪录,龙拱港集装箱作业效率不断提升,新能船业订单量持续增长……这条静静流淌的千年运河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承载着“亿吨大港、千亿产业”梦想的现代化水运“动脉”,正驱动济宁向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全速迈进。

航运破局:智慧港口+高等级航道,打造“水上高速”

距瓦日铁路直线距离仅1.8km,身处于瓦日铁路与京杭大运河的黄金交叉点,占据“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咽喉要道,作为江北最大的内河港口,梁山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的区位优势。

梁山港

智慧化转型让老港口焕发新机。“万吨重载大列两个半小时就能卸完,两机双翻,每天可接卸煤炭10万吨以上。”梁山港万吨列车智能卸车机房内,“全车型”双翻卸车机正卸载来自山西、陕西等省份的煤炭专列装载的煤炭。煤炭随着地下廊道皮带运输到大跨度钢结构储煤棚,实现“全程储煤运煤不见煤”。而其建成的全国首个内河智慧港口调度中心,实现了铁路集港、装船疏港等系统的无人化、自动化常态运行。截至8月13日,梁山港2025年集疏港量成功突破2500万吨大关,同比增长35%。

无人化岸桥、无人化铁路轨道吊、无人水平运输车……在全国首个内河全自动化港口龙拱港,全套无人化码头装备依托北斗定位与5G技术,实现了“无人智能运输常态化运行”。一名司机可同时监控、操作多个轨道吊,无人化岸桥3小时便可装卸完一艘满载96只标准集装箱的货船。通过全流程技术互通,龙拱港集装箱作业效率提升80%,铁水中转效率提升50%以上。

龙拱港

当然,船要走的远,水路是关键。作为京杭运河北段通航条件最优的河段,济宁段的内河航运曾因航道狭窄、船闸拥堵,让“北上无深水”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济宁建成全省第一条二级标准航道,全市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达到360公里、占全省58%,微山、韩庄船闸实现双线通航。如今,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可从济宁直达长三角,昔日“舟楫难行”的河道,变成了“水上高速路”。

贸易赋能:多式联运+大宗商品,构建通江达海贸易网

“以山西的煤炭运往泰州为例,以前货物需经瓦日铁路到达日照港,卸车装船经海运到江苏太仓港,换成小船经京杭运河运往泰州。现在,煤炭经瓦日铁路在梁山港装船,就可以沿京杭运河一路南下,直接运到泰州。不算过程中的损耗、人力等成本,仅运输一项,就可减少30%左右的成本。”在中交润杨(山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一幅详细标注了各煤炭、钢铁产地与内河水运港口信息的地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单鹏的举例,直接道明了济宁在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方面的优势。

中交润杨工作人员可通过远程监控实时掌握在运船舶动态

瓦日铁路、新兖铁路在济宁与京杭运河交汇,通过“公铁水”联运枢纽,联通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等中原、西北腹地;南端进入长江航道,联通上海、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等省市,形成“丰”字型大通道,而轴心就位于济宁。

大宗商品贸易的崛起,更是让济宁从“物流节点”升级为“贸易枢纽”。“我们利用多年来为钢铁企业输送煤炭建立起的资源,以绝对的价格优势从钢厂购进钢材,并利用自营的共享加工车间通过共享设备、共享原材料,提供钢材的‘预制菜模式’,为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山东京杭智慧新钢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慧新钢通过引入钢厂、贸易商,前置设库和集中采购,在为生产企业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的同时,引进钢材产业链的下游配套企业,补全园区的产业链条。

在跃进港的临港智慧制造基地内,已初步形成了以内河航运为基础,以贸易为引领,以贸易带动加工、加工促进贸易、仓储作为支撑、金融提供赋能的闭环式发展模式。2024年,该基地已与山钢、徐钢、日钢等头部钢厂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与徐工集团、东宏管业、经典重工等300余家加工制造企业达成业务联动,实现营业收入8.2亿元,钢材贸易加工量20.49万吨。

产业强基:新能源船舶+临港产业,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济宁新能船业有限公司的造船平台上,一艘80米长的纯电动力集装箱船已见雏形。按工期计算,一年后这艘船就将行驶在越南的河面上。这是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向新能船业定制的第一艘船,也将是我国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船首次出口海外。

“去年法国达飞第一次来船厂考察时,我们连一艘下水的船还没生产出来,但他们一走进我们的生产车间就觉得不可思议。”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强告诉记者:“我们的理念是‘像造车一样造船’,他们看过我们的生产流程之后,对我们的造船水平充满信心。”

“好的过程一定会有好的结果。”走进新能船业的联合制造车间,自动化切割设备按图纸精准切割每一块零部件,再由AGV无人运输车运到焊接产线。“壳舾涂一体化”造船模式加上协同智造产业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生产进度,让造船像造车一样,实现流水线作业的同时,效率也提升至传统造船的两倍。

新能船业自动化切割设备

新能船业研发的90米LNG动力集装箱船、67.6米LNG动力集散两用船、67.6米纯电集散两用船等四款船型,性能优势明显。以5000吨级90米LNG动力集装箱船为例,满载161标准集装箱,续航力可达2000km,相比同尺度传统柴油散货船,载重效率提高30%,船体阻力降低6%,综合能效提升3%。相较于传统内河船型,新船型采用天然气、电力等作为动力,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将降低90%以上,碳排放下降15%以上。

船舶制造的突破,也带动临港产业“链式发展”。梁山港旁的济宁港航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航金属)由济宁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物流集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港航金属充分利用济宁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公铁水多式联运优势,河北物流集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上游政策优势、所拥有的技术、管理优势及销售网络,形成合计300万吨高端钢材加工销售的规模生产能力。

记者看到,在港航金属的生产车间里,专门设置了船舶配套加工区。该区域为新能船业造船提供钢材曲面加工、激光切割、折弯及零部件加工。“我们现在每月为新能船业提供4000多吨钢材的用钢配套,生产出来的零部件按整船分类打包运送船厂,既降低了船厂的生产成本,提高了造船效率,还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港航金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港航金属生产车间

梁山煤钢物流园区、济州钢粮产业园区、龙拱港集装箱示范园区、太平船舶工业园区……按照“一港一特色一园区”布局,济宁正高能级布局临港产业,差异化建设“七大百亿级特色临港园区”及配套功能区,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打造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

当航运通道由“瓶颈制约”向“立体网络”、运输能力由“单点突破”向“网络辐射”,从千年漕运的舟楫往来,到如今智能港口的无人装卸;从单一的货物运输,到“航贸产”融合的产业生态,济宁内河航运的蜕变,是运河文明与现代经济的深度交融。随着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这条古老运河终将成为连接京津冀与长三角、贯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水上经济大动脉”,让“千亿巨轮”从历史深处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