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决阻断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疫情传播链条,清城区东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全面压实防控责任,紧急启动全域响应机制,全力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切实切断病媒孳生扩散途径,守护好辖区群众的安全健康。
靠前指挥强部署,责任压实筑根基。8月6日晚,东城街道召开防疫专题工作会议,分析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疫情防控有关措施。迅速成立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与应急机制,确保责任到岗到人。同步增配专业消杀装备,购置消杀装备共33台,并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设备操作专项培训,全力保障全域消杀高效推进,筑牢防控基础。

东城街道组织专业力量开展统一蚊媒消杀。 黄嘉颖 摄
空地协同织密网,全域消杀断病媒。伴随着旋翼的低鸣,装载专用环保灭蚊剂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在专业人员的精准操控下,它们化身“空中卫士”灵巧穿梭于农田上空、沟渠沿岸,实施超低容量喷雾作业。为突破传统消杀局限,实现更高效、更彻底地覆盖,东城街道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利用无人机进行消杀,高效覆盖传统手段难以企及的高大树木、复杂地形及大面积水域等区域,8月9日以来,利用无人机消杀的面积达200万平方米。此外,每日组织专业力量在固定时段对长埔村等重点区域开展统一、高效的集中消杀作业。专业消杀人员对道路、绿化带、垃圾收集点、下水道口等公共区域和潜在风险点进行无死角、全覆盖的药物喷洒,有效杀灭病媒生物,切断疾病传播途径。8月7日以来,全街出动病媒防制专业人员355人次,累计灭蚊消杀范围约1383万平方米。

无人机消杀。 黄嘉颖 摄
党群联动清死角,源头治理断孳生。8月7日起,东城街道统筹组织村“两委”干部及驻村干部带头下沉,联动应急队伍、保洁员等专业力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累计动员超2000人次,聚焦长埔村等区域攻坚突破,同时辐射全街范围,针对房前屋后杂物堆积、田间地头废弃物滞留、沟渠洼地淤积、各类积水容器(废旧轮胎、瓶罐、花盆托盘)及屋顶阳台盲区的生活垃圾、陈年积存垃圾与积水,开展地毯式排查清理;通过翻盆倒罐清除孳生源、清淤疏浚畅通水道、全面清运杂物积水等扎实举措,彻底铲除病媒生物“温床”,有效消除卫生安全隐患。
高效宣传聚共识,全民动员筑防线。保利物业在各居民楼栋下设置 “暖心驱蚊点” ,一瓶瓶 “蚊怕水”方便居民随取随用;小区步道旁亮起的蓝光驱蚊灯,日夜守护住户安全。这一暖心场景,正是东城街道深度联动社会力量,共筑防线的生动实践。在街道的统筹动员下,物业企业、志愿者团队等多元主体主动扛起责任,将专业资源精准注入防疫末梢。居民王阿姨边取用驱蚊水边感慨:“物业想得周到,街坊也更愿意动手清积水了!”这种“服务带动参与”的良性循环,正让爱国卫生运动在千家万户扎根。
与此同时,街道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同向发力——线上科普链接精准推送居民群,线下海报、宣传单广泛覆盖并引导商户自觉清理门前积水,乡村喇叭与流动宣传车将防控知识“声”入人心并带动村民参与房前屋后整治,电子屏幕高频滚动要点营造全民参与氛围。8月7日以来,东城街道累计线上宣传超6700次,张贴海报及发放宣传册超9000份,滚动播放宣传音频、视频超11000次,不仅高效普及了科学防灭知识,更引导居民主动翻盆倒罐、清理积水,商户落实“门前三包”,志愿者参与公共区域消杀,多元主体协同、群众自觉行动的“群防群治”网络越织越密,共同筑牢了环境整治与健康防护的坚实根基。
东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城街道将持续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遵循,全力阻断疫情传播路径,共同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全力维护辖区健康安全生活环境。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黄嘉颖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黄玉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