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电商达人、科技特派员、基层文化员……从“浙”里走出的援疆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5-07-09 11:28:00 浏览:0

从“输血”到“造血”,从“人力支援”到“智慧援疆”,新时代的浙江援疆工作,正用一张张新名片,书写着别样篇章。

在阿拉尔市托喀依乡喀尔墩村,67岁的村民阿依斯汗·艾则孜第一次吃上青蟹,倍感新奇

电商达人:直播间里走出致富路

“是杭州援疆的培训,让我拿着手机就把阿克苏的甜果卖向了全国!”阿克苏市“95后”米尔扎提·卡米力对着镜头调试补光灯,身后的货架上摆满了包装精美的红枣、核桃。这个曾在外省奔波卖干果的小伙子,如今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电商达人——在杭州援疆“蒲公英”计划的培育下,他加入电商培训“蒲公英”计划,通过学习微营销运营、农产品社群营销技术和电商实训,1年时间就成为阿克苏地区有名的电商达人。

2023年以来,杭州援疆的“电商培育工程”像一场及时雨:援建电子商务产业园、引入头部MCN机构、搭建直播培训基地,从“手把手教直播”到“全链条扶产业”。

“就像蒲公英一样,撒播出致富的种子。”阿克苏市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中心主任杨哲说,在杭州援疆的指导下,阿克苏市先后引入阿里巴巴、遥望科技,梯次开展“天山计划”“蒲公英计划”“领航员计划”等电商培训班。截至2024年底,全市培育电商人才已达9500多人,带动了当地3万人就业。

这些像卡米力一样的年轻人,正把戈壁滩的瓜果香,变成千家万户的“舌尖甜”。

文化特派员:让石榴花开遍天山脚下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2023年深秋,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礼堂里,温宿县托乎拉乡金华新村妇女主任古丽巴斯坦·托合尼牙孜盯着字幕,跟着越剧旋律轻轻哼唱。这堂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带来的“文化课”,让她第一次发现,原来不同的唱腔里藏着同样的深情。

这样的文化交融,正通过浙江援疆的“巧劲”持续升温。2024年9月,百名“我爱浙疆·基层文化员”定向培养计划在杭州开班,27名新疆学子带着对文化的热爱走进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他们不仅是学员,更是未来扎根基层的“文化使者”。通过文化互鉴、文旅融合、文脉传承,“我爱浙疆”文化润疆品牌为浙阿两地构筑起共有精神家园。而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点亮万个微心愿”圆了5万余名新疆孩子的梦想,“百校十万‘石榴籽’工程”让40万名浙阿学生结对“手拉手”,“照着课本游浙江”让两地青少年在研学中埋下“同心籽”。

浙阿两地青少年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开展“小小石榴籽,同心享亚运”夏令营活动

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南疆瓜田里,“甬甜5号”甜瓜正泛着蜜色光泽。“以前一亩地挣1800元,现在能超3000元!”在库车市,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员丁伟红推广的“甬甜5号”甜瓜种植面积达1.5万亩,累计助农增收超4500万元。

不止如此,这群“田秀才”用实干,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日前,一篇关于核桃多酚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发挥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被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Phytomedicine》。研究团队,正是来自浙江的科技特派员。此前,特派员们以核桃饼粕为原料的研究,在国际顶刊发表论文2篇,发明专利2件,为核桃产业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科研支撑。

作为全国首个“组团式”科技援疆试点,浙江援疆组建4个科创中心,61名科技特派员开展服务项目70余项,引进新品种150余个,服务企业300余家,相关经验成功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的“杭州·阿克苏城市空间”,是杭阿两地文旅交流合作、农特产品展销、招商引资的平台

【记者手记】

在巴格其村,300余名村民捧起“文旅饭碗”;“石榴红巾帼工坊”工程里,一个个靓发屋、烘焙坊,助力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浙阿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职校学生赴浙实习实践,点燃创新梦想……援疆工程培育的本土人才,正以“一人带一片、一群兴一业”的力量,让“智力援疆”从“短期支援”变成“长久扎根”。伴随着浙江援疆项目对受援地就业岗位和就业质量的有力推动,这些生长在天山脚下的“本土力量”,终将带着浙阿同心的故事,在祖国边疆书写更动人的篇章。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