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咸阳》讯:走进旬邑县现代设施农业蔬菜基地,映入眼帘的有不少“会呼吸”的温室大棚,这也正是旬邑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产业振兴的缩影!从“传统农耕”迈向“智慧农业”,这片土地带给了当地农民更多惊喜和效益。

职田镇青村党支部书记姚忠政:“2022年以来,村上实施了现代设施农业蔬菜基地,流转群众土地1000余亩,农户可以得到每亩地900元的流转费,村集体分红收入增加了3万,村及周边剩余劳动力都可以来大棚务工,学习蔬菜种植的先进技术。”
说起现代设施农业的创新与改变,不得不提到基地的鱼菜共生和无土栽培技术,这可谓是一大亮点。

基地负责人冯小楠:“我们2023年引进了这种栽培模式,主要是用鱼类排泄物为蔬菜提供养分,蔬菜吸收完之后,剩余的水体通过管道进入净化池,通过将水体过滤杀菌之后,再实现水体的重复利用,这种闭环模式也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智能温室无土栽培区,刚刚完成“红珠一号·串番茄”的种植,这也是基地今年新引进的品种。据了解,目前基地种植的螺丝椒和彩椒现在都已经上市了,主要销往西安、成都、上海这些一线城市。
基地负责人冯小楠:“预计这一季的销售额可能在200万元左右,采用‘订单’模式,与大型商超、批发市场都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这样保障了稳定的销售。 现在是园区的用工高峰期,一天用工量最多达到200多人, 目前也是彩椒的采摘期,不少工人都是在这里长期务工的附近村民。目前基地年产值1300万元左右。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集科技研发、种苗培育、标准化种植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平台,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旬邑提档升级,同时我们也将带动周边的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从“土里刨食”到“土里掘金”,旬邑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打造了19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年产值突破20.3亿元!

旬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永红:“未来,我们将以‘千万工程’为引领,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强龙头、延链条、树品牌,充分发挥第一季、黄马甲、温氏、山东水发等链主企业作用,从金融服务、土地供给、科技支撑等方面强化保障,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引领乡村振兴旬邑实践走深走实。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8万吨以上、生猪存栏27万头、家禽存栏300万羽;发展秦脆等苹果新优品种10万亩,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变股民、分散变集中、低效变高效、农田变农场,绘就支撑有力、动能强劲、向新崛起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旬邑融媒)
(责编:黄莎 审核:蜀秦 签发:吕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