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题:用一场体育舞蹈节,舞动城市、表达中国
新华社记者肖亚卓、王恒志
当最后一个动作定格,背景音乐渐止,场馆上空洒下柔光,舞者们在舞池中央微笑致意,观众们起身鼓掌,第三届亚洲体育舞蹈节于日前在无锡太湖博览中心落下帷幕。
自2023年起,这项赛事已连续三年在无锡举办。每年的办赛如同节日庆典,在持续数日的体育舞蹈嘉年华中,既有世界顶尖选手同台竞技,也吸引了大量青少年舞者和舞蹈爱好者广泛参与。
“我们希望观众走进来的时候,不仅是来看舞蹈,而是真正沉浸在一个体育节日之中。”无锡市体育局副局长袁伟强表示,赛事从场地布置到活动安排都围绕“节日化”理念展开,“我们要让群众进得来、看得懂、玩得起、参与得了,这才是一项成熟体育品牌该有的样子。”
在“节日有竞赛、竞赛节日化”理念的指引下,亚洲体育舞蹈节正走出一条特色发展思路——围绕顶尖国际体育舞蹈赛事IP,发展成融合青少年赛事、大师课培训、国青队集训与产业展会的复合型平台。
体育舞蹈由标准舞与拉丁舞构成,融合体育竞技性与舞蹈艺术性,是全球受众基础广泛的青年友好型项目。2023年,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WDSF)、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CDSF)、无锡市政府及当地体育企业和畅文体四方合作,打造了亚洲体育舞蹈节这一赛事IP,赛事自创办起即确定长期落户无锡。
作为WDSF官方认证的国际顶级赛事平台,亚洲体育舞蹈节在一开始也曾面临质疑。
“当时在WDSF内部,也有不同声音。体育舞蹈的传统强国在欧洲,我们为什么要把这项赛事放在中国?”WDSF主席郑志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回忆,“但我们更看重未来,中国不仅竞技水平在提升,舞者人数也在快速增长,是全世界体育舞蹈爱好者增长最快的地区。”
自筹办初期,该赛事便以“Festival(节)”命名,而非单一赛事,意在构建融合赛事与活动的综合平台。与欧洲传统体育舞蹈赛事常在剧院或舞厅举行不同,亚洲体育舞蹈节采用体育场馆化、技术标准化的运作体系。灯光、音响、LED视觉系统与舞美设计为现场观众营造沉浸式体验,也提升了赛事传播效能。
“中国有庞大的青少年舞者群体,也有日益增长的产业需求,我们希望借助亚洲体育舞蹈节,搭建一个融合竞技、交流、教育与展示的舞台。”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舞蹈虽然起源于欧洲,但其发展路径可以是多元的,我们希望亚洲体育舞蹈节不仅展示竞技水平,更体现中国在体育舞蹈全球格局中的组织力、引导力和文化表达力。”
经过三年的探索,这个年轻的赛事IP,正在成为中国体育舞蹈发展的新引擎,为体育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样本。
作为赛事举办地,无锡在配套资源与城市支持方面为赛事提供了关键保障,太湖博览中心所在的无锡太湖新城配有丰富的酒店资源与便利的交通,具备承办大型国际活动的完整功能体系。
“场馆周围5公里内,有超过100家不同档次的酒店,能充分满足前来参赛的选手和观众们的住宿需求,住得近意味着交通也不是问题。”赛事执行方和畅文体董事长王刚说。
王刚介绍,2024年亚洲体育舞蹈节期间,通过官方渠道预订的酒店数量超过1万间,近一半观众来自外地,凸显了品牌赛事对文旅消费的拉动作用。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跟着赛事去旅行’,越来越多国内体育赛事开始尝试在内容组织上打破竞技与大众的界限,而体育舞蹈节作为节日平台,天然具备连接专业与群众的桥梁作用。”王刚说。
事实上,这场舞蹈节的观众画像也印证了“群众基础”正在形成——除了职业舞者与舞蹈爱好者,还有不少拖家带口的家庭观众,他们在观赛过程中广泛参与周边展会和互动打卡活动。
“体育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只属于专业人士,而是所有人都能从中获得情绪价值、健康收益与文化体验。”王刚说。
赛事成长的背后离不开地方的持续投入与精心布局。近年来,无锡持续打造“赛事城市”形象,从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无锡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到体育舞蹈、跆拳道、击剑等多元项目的引入,逐步构建起类型多样、层级丰富的城市体育生态体系,推动体育氛围在城市中不断升温。
“体育与城市发展结合,是我们始终关注的方向。”袁伟强表示,“我们在选择支持什么项目时,不是单纯追求赛事级别,而是看项目是否契合无锡的城市定位和城市气质,是否能激发参与、形成人气、留下影响。从三年实践看,亚洲体育舞蹈节确实带来了人才、产业、流量、文化,这些最终都融入城市的活力当中。”
在郑志华看来,体育舞蹈的全球传播需要多样路径,而亚洲体育舞蹈节所体现的无锡方案,或许正是这个项目走向新阶段的关键。
除了无锡的亚洲体育舞蹈节外,近年来WDSF也与中国多地展开深度合作,上海、成都、武汉等城市陆续承办了世锦赛、大奖赛等高级别赛事。郑志华表示,这些比赛不仅体现了中国城市在办赛能力上的不断成熟,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舞美营造、运营体系、群众参与等方面对体育舞蹈的全新表达。
另一方面,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近年来在项目普及上也持续发力,今年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以全民健身为方向的“舞蹈强身恰恰恰”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体育舞蹈的基础受众人群。
从承办国际顶级赛事,到推动项目在基层落地推广,中国体育舞蹈正走出一条从“竞技塔尖”到“大众土壤”的全链条发展路径。以亚洲体育舞蹈节为代表的赛事平台,不仅链接全球资源、展示竞技水平,也通过持续、系统的推广活动,打通了体育舞蹈“走出去”与“扎下去”的双向通路。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在中国,不同城市能以各具特色的方式呈现体育舞蹈,这种多样化的表达,也在丰富世界体育舞蹈的整体生态。”郑志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