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市皇姑区步云山路,38岁的何莹经营着一家福彩代销站。三年前,她选择这份工作并非因为熟悉彩票行业,只因店面离家近。但从开业第一天起,她就认准了一个理:“对人客气点,服务好一点,真诚、热情、亲切一点,总不会错。”

(把每位老人当亲人的福彩代销站业主“小何”)
何莹所经营的福彩代销站周边住着不少退休老人,其中不乏行动不便者。何莹说,看到这些老人,她总是第一时间跑过去搀扶,从没想过还要拍照留证。“总有人提醒我,你扶老人是好心,但万一出个啥事可不好办,可我当时根本顾不上这些。”她轻声说,“我没有爸爸了,看到这些老人,就忍不住想多帮一把。”
这份对老人的格外关照,成了她服务里最动人的底色。老年购彩者一进门,她总能第一时间面带笑容喊一声“大爷”“大妈”——这是经营彩票站三年来练出的“肌肉记忆”。熟客们爱跟她唠家常,问起当日的彩票推荐,她也会耐心讲解;有新活动时,她会一遍遍说给记性不好的老人听,直到对方点头理解。“这些大爷大妈就喜欢嘴甜、态度好的,你对他们真,他们自然愿意常来。”何莹说,“客户花两块钱也是我的上帝,哪怕不买东西,渴了我也得递杯水。真诚这东西,哪能用钱衡量?”

何莹骨子里的善良,不只是体现在日常的真诚服务中。今年开春的一天,何莹带着刚买的包子到店准备开门营业,发现一位老人僵坐在门口,衣服脏污,浑身透着寒气。“大爷,你怎么了?”她连问几声,但老人却一直支支吾吾说不出话。直到问起“大爷,你吃没吃饭”,老人才低声说“我饿了”。何莹与在场的另一位好心人一起搀扶老人进屋,并将手里的热包子递了过去:“快吃吧,大爷,还热乎着。”
后来她发现老人脖子上佩戴有信息牌,便赶紧联系家属,这才知道老人患有老年痴呆,家人正急得四处寻找。等待家属期间,老人吃着包子,喝着热水,也逐渐有了精神头儿。没多久,家属匆匆赶来,接回了老人。后来,老人家属还特意送来水果道谢,被何莹婉拒:“每个老人背后都是一个家,救了他,就是救了一个家。换了谁都会这么做。”

(她经常参与沈阳福彩中心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
这样的善意,早已融入她的生活。下雨天客户忘带伞,她把伞塞给对方,自己戴顶小帽冒着雨往家跑。“我年轻,淋点雨没事;老人要是感冒了,那可是大事。”她总说:“人心换人心,我信善良的人遇到的人也都善良。”
经营彩票站的三年里,何莹渐渐发现,这方小小的店面,不仅是营生的地方,更成了她践行善意的平台。她参与福彩中心组织的每一次公益活动,去敬老院陪老人晒太阳、唠家常,到福利院给孩子送文具和零食。在这些公益活动中,何莹对福利彩票 “扶老、助残、救孤、济困” 的发行宗旨体会越来越深。每次看到老人们露出笑脸,孩子们跑过来拉着她的手,她心里都暖暖的:“以前总觉得做好事是个人的小念想,加入福彩才明白,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揣着‘帮人一把’的心思。这里就像个大家庭,大家朝着一个方向使劲,踏实。”

(何莹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福彩的温暖悄悄送到每个需要的人身边)
如今,彩票站里的老人们总亲切地喊她“小何”,不大的彩票站也成了喜欢购彩的老人们的“第二个家”。
守着店、待着人、做着事……何莹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福彩的温暖悄悄送到每个需要的人身边。
(编辑 刘思怡)